标签:汉武帝大臣 名人 西汉 大臣 官宦 简介:汉武帝时大臣。临淄(今山东临淄)人。出身贫寒﹐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﹐后学《易》﹑《春秋》和百家之言。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﹐于是北游燕﹑赵﹑中山等诸侯王国﹐但都未受到礼遇。元光元年﹐主父偃抵长安。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﹐当天就被召见﹐与徐乐﹑严安同时拜为郎中。不久又迁为谒者﹑中郎﹑中大夫﹐一年中升迁四次﹐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。后因接受封国贿赂,被汉武帝灭全族。...
标签:明朝宰相 徐阶 海瑞 内阁 严嵩 历史名人 明朝英雄 明朝名人 简介:徐阶(1503年10月20日-1583年6月7日),字子升,号少湖,一号存斋。汉族,明松江府华亭县(今上海市松江区)人。明代名臣,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。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后因忤张孚敬,被斥为延平府推官,受此挫折,从此谨事上官。后又进礼部尚书,兼文渊阁大学士,参与朝廷机要大事。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,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...
标签:明朝宰相 明朝三杨 明代 政治家 宰相 江右人 简介:杨士奇(1366~1444),名寓,字士奇,号东里,汉族江右人,今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。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,兼兵部尚书,历五朝,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,首辅二十一年。与杨荣、杨溥同辅政,并称“三杨”,因其居地所处,时人称之为“西杨”。“三杨”中,杨士奇以“学行”见长,先后担任《明太宗实录》、《明仁宗实录》、《明宣宗实录》总裁。...
标签:明初三杰 十大谋士 下场最惨忠臣 道家 政治人物 官员 明朝英雄 明朝名人 简介: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,字伯温,处州青田县南田乡(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)人,元末明初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开国元勋。至正十九年(1359),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,礼聘而至。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,倍受宠信;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、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。吴元年(1367)为太史令,进《戊申大统历》,奏请立法定制,以止滥杀。朱...
标签:东吴大将 东吴四英 政治人物 将领 文武双全 简介:陆逊(183年—245年3月19日),本名陆议,字伯言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建安八年(203年),入孙权幕府,历任海昌屯田都尉、定威校尉、帐下右部督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陆逊参与袭取荆州。章武二年(222年),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,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,一战成名。黄武七年(228年),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。黄龙...
标签:唐朝宰相 汝州 古代诗人 唐朝诗人 宰相 简介:姚崇(650年-721年),原名姚元崇,后名姚元之,但因要避唐玄宗的“开元”年号之讳,因此改名为姚崇。银青光禄大夫、嶲州都督、长沙郡公赠幽州都督、吏部尚书、文献公姚懿第十子。650年,生于陕州硖石(今河南三门峡东南),721年于长安去世,享寿71岁,谥号文贞。...
标签:道家 政治人物 春秋 齐国 军事家 简介:管仲(公元前723年-约公元前645年)汉族,名夷吾,又名敬仲,字仲,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颍上人。史称管子。管仲少时丧父,老母在堂,生活贫苦,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,为维持生计,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,到齐国,几经曲折,经鲍叔牙力荐,为齐国上卿(即丞相),被称为“春秋第一相”,执政四十年,因势制宜,分设各级官吏,选拔士子,赏勤罚惰,征赋税,统...
标签:法家 赵国 春秋 晋国 山西省 简介:赵简子(?-前476年)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,原名赵鞅,又名志父,亦称赵孟。《赵氏孤儿》中的孤儿赵武之孙,晋昭公时,公族弱,大夫势力强,赵简子为大夫,专国事,致力于改革,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、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,首开先河。他是杰出的政治家,军事家,外交家,改革家。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,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,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,对...
标签:墨家 北大教授 民主人士 学者 作家 教育家 政治活动家 简介:章士钊(1881年3月20日-1973年7月1日),字行严,笔名黄中黄、青桐、秋桐,生于湖南省善化县。1901年入武昌两湖书院,与黄兴是同学,共组华兴会。清末任上海《苏报》主笔。1911年后,曾任同济大学教授,北京大学教授,北京农业学校校长,广东军政府秘书长,南北议和南方代表,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,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,中华人民共和...
标签:唐朝宰相 唐朝 政治家 古代诗人 唐朝诗人 宰相 山西人 简介:晋国文忠公裴度(765年-839年4月21日),字中立,汉族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东北)人,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德宗贞元五年进士。宪宗元和时累迁司封员外郎、中书舍人、御史中丞,支持宪宗削藩。视行营中军,还朝后与武元衡均遇刺,武元衡遇害,而裴度亦伤首,遂代其为相,拜中书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亲自出镇,督统诸将平定淮西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淮西平...
标签:元朝宰相 名人 中医 将军 官宦 简介: 脱脱(1314年-1355年),字大用,哈萨克蔑儿乞部人。亦作托克托,亦作脱脱帖木儿,蔑里乞氏,元朝末期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其祖上跟随蒙古军从哈萨克草原来到中原。伯父伯颜,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,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。父马札儿台,仁宗以来即居要职,伯颜罢相后即任中书右丞相,发行新钞票“至正交钞”,并派贾鲁治理黄河,成绩斐然卓著,赢得水患灾民...
标签:清朝宰相 政治家 书画家 清朝人物 大臣 诗人 简介:翁同龢(1830年—1904年),字叔平、瓶生,号声甫,晚号松禅、瓶庵居士,江苏常熟人。大学士翁心存之子。咸丰六年(1856年)一甲一名进士,历任户部侍郎、都察院左都御史,刑部、工部、户部尚书、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,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。光绪戊戌政变,罢官归里。卒后追谥文恭。翁同龢为光绪师傅,“得遇事进言”,光绪“每事必问同龢,眷倚尤重”。翁同龢之...
标签:道家 五帝 政治人物 小说 君主 简介:黄帝(公元前2717年-公元前2599年):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,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。五帝之首。被尊为中华“人文初祖”。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,本姓公孙,后改姬姓,故称姬轩辕。居轩辕之丘,号轩辕氏,建都于有熊,亦称有熊氏。也有人称之为“帝鸿氏”。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,故号黄帝。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、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。黄帝在位期间,...
标签:十大谋士 著名宰相 法家 政治人物 春秋 齐国 军事家 简介:管仲(公元前723年-约公元前645年)汉族,名夷吾,又名敬仲,字仲,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颍上人。史称管子。管仲少时丧父,老母在堂,生活贫苦,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,为维持生计,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,到齐国,几经曲折,经鲍叔牙力荐,为齐国上卿(即丞相),被称为“春秋第一相”,执政四十年,因势制宜,分设各级官吏,选拔士子,赏勤罚惰,征赋税,统...
标签:汉文帝大臣 纵横家 西汉 儒家 儒学 政治家 南越 简介:陆贾(约前240年—前170年),汉族,汉初楚国人,西汉思想家、政治家﹑外交家。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,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,以儒家为本、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,提出“行仁义、法先圣,礼法结合、无为而治”,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。早年追随刘邦,因能言善辩常出使诸侯。刘邦和文帝时,两次出使南越,说服赵佗臣服汉朝,对安定汉初局...
标签:唐朝宰相 名人 唐朝 宰相 官宦 政治家 文学家 唐代三俊 简介:李德裕,字文饶,唐代文学家﹑政治家。唐代赵郡赞皇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...
标签:著名宰相 散文家 法家 北宋文坛四大家 改革家 朴素宰相 文学家 诗人 北宋 江右人 唐宋八大家 唐宋名人 宋朝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 宋朝名人 简介: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病逝于钟山,追赠太傅。绍圣元年(1094年),获谥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,著书立说,被誉为“通儒”,创“...
标签:文武双全 英雄人物 民族英雄 历史名人 明朝英雄 明朝名人 简介:郑成功(1624.08.26-1662.06.23),本名森,又名福松,字明俨、大木。福建泉州南安人,祖籍河南固始。汉族,明末清初军事家,抗清名将,民族英雄。其父郑芝龙,其母名田川氏。弘光时监生,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“朱”,赐名成功,并封忠孝伯,世称“郑赐姓”、“郑国姓”、“国姓爷”,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,称“郑延平”。1645年(清顺治二年,弘光元年)清军...
标签:宋国 商丘 战国 名家 哲学家 文学家 简介:惠子(约前390年—前317年),名施,华夏族,战国中期宋国(今河南商丘)人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哲学家,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,他主张魏国、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,并建议齐、魏互尊为王。后又为伐齐存燕使赵。...
标签:清朝宰相 清朝 政治人物 官员 简介:李光地(1642年-1718年),字晋卿,号厚庵,又号榕村,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人。清圣祖康熙九年(1670年)登进士第五名,官至直隶巡抚、吏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1681年李保荐施琅领军,结束明郑;为官期间,政绩显著,贡献巨大,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,表彰其功。明末以来,战争频仍,民族矛盾尖锐,朝政腐败,水利失修,水患频繁。至康熙亲政,把“三藩”、河务和...